Good Luck To You!
借势营销要快到“60分钟创意出街”
磨刀8期,主题是“世界杯借势营销”。
借势,首先要问势是什么?势在哪里?势的接口是什么?怎么才能借得上,借得好,借得对品牌有帮助?
(瓜子“这一磕”,谐音作为切入点)
很显然,借势要成功,必须有如下前提:
(1)快;慢了,势就被别人借走了,借完了;
(2)准;要解决势和你的关联度,切入点;
(3)狠;要解决创意穿透力,没有创意穿透力,借了也白借,“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。”
(抢梅西不比抢头球容易)
那要“快”,究竟多快算是快呢?
快刀定位公关的回答是:多快,是看跟对手比,比对手快,就是快。
那你借势的对手是谁呢?——不是行业竞争对手,而是其他在做借势的团队。
按照当前社交传播的节奏,要多快,才能超过绝大部分对手?才能因快而被专注,收割关注红利呢?
——我们的建议是:
控制在60分钟——在事件发生后60分钟内,做到传播出街。
问题是:能把时间压缩到60分钟内吗?
我们一起来看看,是否能做到。
如何做到“60分钟创意出街”?
首先,我们向桥水基金创始人瑞·达利欧学习,把世间所有事物看作是机器,我们要做的事情,就是把机器运行的原理找出来。
“60分钟创意出街”,这架机器是如何运行的呢?
(1)这架机器运行的第一个系统,是“创意工作整体流程”,即:
“事件发生——监测——决定响应——创意生发——创意制作——创意完稿——审核通过——媒介发布——互动——反馈”的整个过程;
(2)打开上述大系统,我们可以看到上述系统的1号子系统,即:创意生产过程,包括“创意生发、制作、完稿”;
(3)第一系统的2号子系统,即“事件发生——监测——决定响应”的过程;
(4)第一系统的3号子系统,即“审核——修改——审核”系统。
其次,我们分析这个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。
你们身边自媒体运营团队实践中,这套系统运行一次,大概需要多长时间?
快刀团队之前统计过的企业社交媒体运营,启动一次创意,少则4、5个小时,长的8到10个小时。
再次,找到浪费时间的环节,去掉所有的浪费。
一项社交媒体产出,为什么需要这么长时间呢?时间在哪里耗费了?
(1)最大的浪费,是“返工”;
(2)第二大浪费,是“低效”;
(3)第三大浪费,是“等待”。
如何解决这3个问题呢?
1. 如何解决“返工”?
社交媒体的创意生产,头号敌人是返工。(岂止创意,返工简直是一切工作效率的头号敌人。)
为什么会有返工?
原因1:生产者和审核者对质量的判断不同;
原因2:生产者的产出品质达不到质量要求;
原因3:审核者由于非质量原因提出修改要求,如展示存在感。
要解决返工问题,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分别着手。
如何解决原因1和原因3?
办法:与其修改,不如删掉!去掉审核者审核环节!
为什么非要有人审核?因为有人要把关。
为什么要有人把关?因为生产者不会自己把关。
为什么生产者不会自己把关?因为他们不了解质量标准,不熟悉自我控制。
注意,在质量控制领域,有一个简单逻辑——质量是生产出来的,不是控制出来的。最好的质量控制,是自我控制。
如何建立有效的自我质量控制?
——明确“目标、资源和边界”。
明确目标,不要跑偏;
明确资源,确认可以获得什么支持;
明确边界,写出来禁忌条款和质量最低门槛。
在“高效模式”下,审核者要记住的第一条规则就是:不允许审核者干预创意过程!
创意就像拔牙,是专业工作,你为什么不自己拔牙呢?
越审核越需要审核,越把关越离不开把关,问题越解决越严重。
不审核怎么办?
审核者要把自己审核的逻辑,一条条写出来,讨论通过,把潜规则变成透明规则。
通过“边界前置”,把审核内置,取消了常规审核,审核者的权限最终只有2项:
第一,超出边界时;
第二,动议修改边界。
要把一事一议的内容审核,变成百事一议的“边界划定”。
把“边界”明确成文,写明定义,质量控制效率提高10倍。
针对原因2,提高出品品质,办法是:
(1)降低产品复杂度,避免“不良多工”;
比如,自媒体的3种产品,应该分开为不同生产线:视频、图片、文字,应该有3个小组,分别加工上述3种产品;而强化创意产能,可从“海报”这种单一产品入手,提升产能效果十分明显;
(2)找对人;比如听过快刀何创意课程的人;
(3)找对方法;比如使用“创意控制节点”,来分解创意动作流程,确保每一步都是对的。
具体办法,可见下一节,如何解决创意生产的低效问题。
2. 拒绝创意生产的“低效”。
找对人了,为什么生产效率还是这么低?
原因有如下几项;
(1)生产者秉承错误的创意观念;
(2)生产者缺乏先进生产工具,或工具不够熟练;
(3)未能输入足够多的生产原料;
(4)团队未能形成有效协同。
先看到第一点,生产者往往秉承错误的创意观。
什么是错误的创意观?——认为创意是灵感的、艺术的,不可复制的,难于掌握的。
各位,即便是“艺术”里的唱歌、跳舞、绘画,不都可以培训,可以批量教学,批量掌握吗?
创意没有任何神奇之处,要提高创意生产效率,首先要“换脑”,输入“高效创意观”:
(A)创意本身是没有创意的;
(B)创意的产生,90%以上依靠算法;
(C)正常智商的人,熟练掌握有效创意算法,创意源源不断。
顺便说一下,讨论的前提是【明确概念】。
快刀定位公关对【创意】一词的定义是:旧事物的新连接。
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的事情,任何新事物都可以分解为已有事物之和,比如:
(A)圆珠笔是钢笔笔尖加了圆形钢珠,钢笔是鸡毛笔加了个墨水笔胆;
(B)电动汽车是汽车加电池、电机;
(C)灯泡是灯丝加玻璃灯体;
……
基于创意的定义,要获得创意,只需要:
找到足够多的可连接事物。
(2)掌握先进的创意生产工具。
有哪些高效产生创意的生产工具?比如:
(A)快刀团队的“公关机会搜寻雷达表”;
(B)“3个不”;
(C)相关联想法;
(D)随机联想法;
(E)产业圆环法;
(F)视角变换法;
……
(3)提升创意原料的输入量。
办法是什么?
(A)目标领域穷尽法;营销学的一半是历史学,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作诗也会吟;
(B)创意素材激发法;不会做,还不会“抄”,不会“改”吗?
(C)创意场景扩展法;从目标人群、场景入手,级数扩展创意场景……
(4)提升团队协同度。
如何协同?
(A)统一创意思想,建立创意文化;
(B)统一创意语言及作业方法;
(C)统一创意模板,使用模板衔接和交付。
3. 消除第三大浪费——“等待”。
等待分为两种:一,项目间等待;二,作业中等待。
消除等待的方法:
(1)把作业中等待,调整为“多线并进”的工作状态;
比如,海报创意分为2条线,文案和美术(图片);由于文案出产的作业更多依赖于个人算法,图片则有赖于动手操作,有可能文案会比图片作业更快,导致图片等待文案。如何解决?
在这一条件下,可进行如下调整:
第一,分进合击;
创意负责人画出草图,明确构图;双方变前后环节为并行环节,一起开工作业,消除等待;
第二,在长线程里安排短线程(简单的甘特图即可实现)
如果美术时间长,如40分钟工期;文案时间短,如15分钟工期;则文案可以提供2套备选;
(2)当出现“项目间等待”时,可以通过“工作前置”,对即将产生的创意工作进行预演;
比如,在世界杯创意过程中,如果9点30到10点30,做完了一套创意海报,团队不是歇着喝咖啡了,而是按照热点预测,自行推理未来可能产生的热点,并据此展开下一项目的生产动作;
创意应当像工业品一样,不仅把产销分离,而且逐步探索科学的中间件生产策略,持续生产样品、半成品,乃至于精确的零部件;等到真正的任务来到时,只需要组装零部件即可。
(3)当消灭等待后,创意生产团队会呈现典型的工厂状态。
生产线一片忙碌,零部件、半成品和成品分门别类进入仓库存储、码放;需要再生产时,调出既往可用生产成果,即可快速组装,形成成品。
当经历过上述过程之后,一个典型的“60分钟海报创意出街流程”,是这样的:
此时,应对“创意生产流程”进行持续精益,以进一步压缩工期,提升产生或优化质量;反复执行上述循环,不断改进。
小结:用创意工业化建立“内容兵力优势”
在粉尘化传播时代,媒介兵力优势逐渐让位于内容兵力优势。
而要追求内容兵力优势,就要建立基于内容算法的创意产能,快刀定位公关团队把这套内容工业化的方法体系,命名为“内容工厂”。
用内容工厂的创意产能形成碾压性优势,是定位公关为品牌建立优势提供的有效配称。
美国赢得二战,表面上看是前线将士的英勇善战,深层则是美国工业产能冠绝世界——你击沉一艘战舰,我造出来两艘,仗还怎么打?
这便是工厂的威力。
用产能赢得胜利,用内容兵力优势赢得胜利,是战略的高层境界。
只有新手才追求以少胜多,追求险中取胜。
高手追求的是稳操胜券,碾压对手。
“自古善战者,无智名,无勇功。”
为什么?因为人家赢的战役,大家都认为该赢。
为什么该赢?
——拥有绝对优势。
而要建立创意生产的内容工厂,最大障碍是什么?
是对创意的误解。
创意不是灵感 ,不是少数人的权利,不是学不会的超能力。
创意本身是没有创意的。
创意的90%其实是算法,创意可以算出来。
因此,要不断研发创意的方法。
研发的底层逻辑是什么?是把艺术不断变成科学,把模模糊糊的灵感变成算法,把算法变成模板,大家都可以按模板来画瓢。
对于生产创意的内容工厂的研发,目标是像生产任何一种产品一样生产创意。不是说来几个创意,而是来200个创意。
不是靠灵感来创意,而是设置3条生产线,每条线每天出多少个创意。
既然做工厂,“创意流水线”的运作效率是关键,因此创意工作可以引入精益生产的作业方式,一步步削减浪费,直到效率巅峰。
各位,那如何判断你的内容工厂产生了绝对效率优势?
第一,从竞争来看,单位产能是对手10倍;
第二,从出品来看,速度是原来10倍。
一句话,品类领导者要在品类内追求10倍的内容输出优势。
内容工厂之于品牌,犹如好莱坞之于美国。
美国霸权有5个维度,最底层是经济霸权,其上是技术霸权,其上是军事霸权,其上是金融霸权,而最高层,则是文化霸权。
文化霸权何以维持?
靠内容输出维持。
品类领导者的品类地位何以维持?
必须依靠市场规模(经济霸权)之上的系统领导力,而内容工厂,则提供的是通达文化权威的,攻城为下、攻心为上的文化影响力。
——这,便是内容工厂之于品类领导者的战略意义。
本文来自:快刀何(ID:kuaidaohe001),授权 DoMarketing-营销智库 发布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